◎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
他说:阶级斗争信非中国人所习知,而剥削非正义,反剥削为正义,则是理解的。这样的认识,改变了传统中国依靠伦理情谊来凝聚人心的习俗,而这正是梁漱溟用以解释中国社会特征的基础。
(60)梁漱溟:《中国——理性之国》,见《梁漱溟全集》第4卷,第254页。(33)在1936年的一个题为《中国社会构造问题》的讲演中,梁漱溟对此有更为简练的表述:社会主义于中国不合——西洋现代的社会主义,也自有它的历史背景,有它的来由。而理性则离好恶即无可见。但是,到1970年代,他所看重的理性的作用主要显现为为对方着想的国际主义精神。(31)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最终消灭国家,消灭阶级,但苏联领导人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先实行权力集中的专政。
在西洋近二三百年来,个人主义发达的太过了,以致妨碍了社会。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为他人而存在者。又《吕氏春秋·大乐》有: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生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生写作,上部表示初生的草木,下部▁,象征地平面,生之上下两部分,会意为草木破土而出,长于地面之上。从现实生活出发是生成性思维的本质。圣人看到天下万事万物纷繁复杂,即用八卦来模拟其形,用适合之物来取象,这就叫卦象。《周易》用来推测吉凶的依据是卦象。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最深层、也最稳定的文化积淀,不管文化的表象如何变化,深层的思维结构一般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象思维的提出和研究在近年来的中国哲学研究中受到较多关注,这些研究基本上承袭了西方哲学的研究方式,它们大多把中国哲学置于现象学的视野之中,把中国古代的象诠释为一种本体论,认为象除了指自然界的存在物和人们对自然的反映这两层意义外,还指事物存在的‘势,即存在者的存在,这一意义上的象是对于存在的领悟,是本质直观,象的思维方式的真正意义即在于此。
(12)易之内涵被概括为易变易不易三个层次。与北宋诸儒相比,程颐之说更为精到,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34)。象是主体(《易》之作者、读者)之象,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象的意义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无所依凭。理解《周易》思维的整体生成性必然要涉及两个基本点。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天道即阴与阳,又阴阳之义配日月,天道是就日月而言,日为阳,月为阴。《黄帝内经》载: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神话学上的太一神,历代典籍记载很多,如屈原《楚辞·九歌》中有《东皇太一》篇,太一是作为神灵出现的。关 键 词:《周易》 易学 生成 思维 人是有思想的。
(42)忧患意识是主体责任与担当的体现,是《周易》主体性思维的最好体现。这样的忧患意识,使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下能够体验到内在的担忧、恐惧和痛苦,是人对自身及其生活世界的一种否定性思维的结果,能够促使人们形成对人生与社会危机的预知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受能力。
前一个生是动词,生存、生活,使万民生存。就基本程式而言,是主体实践型经验思维。
月亮天明落下,太阳又开始升起。怎样思想的问题即思维的方式方法问题。陆氏德明引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下月。思维的方式方法问题是作为世界观的哲学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即看世界的根本方法问题。(35)明代王阳明提出:良知即是易,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未济即未穷,未穷即生生不已,所以作易者以未济作为最后一卦,反映了作易者物不可穷的创造性思维。
主体之人是在现实生活实践中不断生成的人,生成的人是自由主体,这样的主体人格是独立的。求得无咎,既指自身没有过错,也指不会产生对他人的不利或伤害。
《周易》系辞传有两处论及三才之道,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生是中国哲学从宇宙论到人生论、从古代到现代最基本的哲学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中华民族深层思维结构的核心内容。
事物初生的、细微的变化是化。(《周易·系辞传上》)朱熹《周易本义》引程子语: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
易之太极即古人在这一追问和探索中产生的。爻变、卦变象征着具象世界的生生不已。我们认为,《周易》这部最早的文化典籍充分展现了主体之人的生命意识,紧紧把握一个生字,就把握住了《周易》作为主体性哲学的内在精神——人的生成。这样,连续不断地相生相成,即为易,世界即一个生生之谓易的有机整体。
逝即离去,过去亦即转化、转移。这是人道生生与天道生生的合一,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的真正体现。
人之生存意味着一种自我创造、选择、摆脱既定的生成性。(31)邵雍也说:天地之心者,生万物之本也。
(60)纳甲筮法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它并不是凝固的、固态的符号公式。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系辞传下》),都是对天道生生及人道生生的形象描述。
易之第三层内涵不易,是从本体论层面来理解生生本质,是确定性的概念,是静态的本源。(9)生意:指生存样态、生存境遇,如生机、生命力。自一方面说,一切事物都是生生不已。清代戴震则认为理在气中,而气化流行,生生不息,阴阳五行具象为万物品类的过程即生生不息。
《说文》曰:生,进也。乾、坤与既济、未济中间的六十卦是宇宙生命过程的推衍。
易的溯源从文字学入手。《易纬·乾凿度》曰:易者,天地之道也,乾坤之德,万物之宝。
进德讲内心的修养,修业讲内心的修养形之于外,其实质还是讲德,即德如何保有、如何提升的问题。(61) 六、易学思维的和谐生成性[92] 易学思维是主体在变易中求和谐的生成性思维。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9:58天狐定制
2025-04-05 19:10天狐定制
2025-04-05 18:57天狐定制
2025-04-05 18:45天狐定制
2025-04-05 18:40天狐定制
2025-04-05 18:38天狐定制
2025-04-05 18:32天狐定制
2025-04-05 18:00天狐定制
2025-04-05 17:41天狐定制
2025-04-05 17:21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